人员查询>>
洪涝灾害后需要警惕哪些传染病?专家这样分析
2021-07-23 13:55:24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乔业琼)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为此,人民网采访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为广大网友讲解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李侗曾表示,在洪涝灾害后,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这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腹泻病,以及寄生虫腹泻病等。

“此外,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其他肠道传染病在洪涝灾害的环境下也很容易传播。”李侗曾说。

“因此,选用清洁、安全的水源和食物非常重要。”李侗曾建议,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不喝生水。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等。

“如果出现断电情况,冰箱冷藏食品超过4个小时,冷冻食品超过24小时,很可能已经变质,也不建议继续食用。”李侗曾说,万一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千万别凭经验用药,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以免耽误病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及时做好环境卫生。”李侗曾说,首先,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其次,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第三,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

“还需要警惕的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这是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李侗曾说,重点要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疾病。

李侗曾说,暴雨后地上的积水中有许多细菌、病菌,长时间浸泡在污浊的水中,尤其是双脚皮肤有破溃,细菌就可能趁虚而入,从皮肤伤口进入皮下淋巴管,从而引发皮肤感染。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也很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后更容易扩散。如果感染控制不及时,还容易产生局部皮肤溃疡,久治不愈。”李侗曾说。

因此,李侗曾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如需外出,尽量穿上胶鞋。趟过积水回家后要及时清洗皮肤,出现破损要及时消毒。如果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瘙痒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