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常态化监管机制、创新性保障方法筑牢运动安全的“底线”,严格规范、恪守标准,为大众安全、有序地参与冰雪运动保驾护航
进入雪季,国内各大雪场又开始热闹起来。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全国参与滑雪运动人次从2015年的1250万人次上升到了2019年的2000余万人次。大众冰雪运动需求“井喷式”增长,在带动产业升级、服务优化的同时,也为冰雪场所安全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让大众可以安全、有序地上冰上雪,是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基本要求、前提条件。不久前召开的2020—2021雪季全国冰雪运动场所安全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冰雪场所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为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筑牢安全的“底线”。
曾经,冰雪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基础薄弱,冰雪场所缺少行业规范和标准,且监管不足、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也正因如此,补足行业基础性“短板”,细化实化监管措施,至关重要。去年,体育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冰雪运动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各地冰雪场所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政策指导。目前施行的《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经过2013年、2017年两次修订,不断贴合发展实际,细化行业标准。小到防护网、指示牌的设立标准,大到雪道规划、雪场建设的监管规范,都在为守护大众安全筑起防线。
一些冰雪运动项目的“门槛”较高,参与者应对运动和自身有足够认识。为了避免初学者“误入”高级道,降低发生冲撞事故的可能性,这个雪季,北京八达岭滑雪场将为体验者颁发徽章,根据其滑雪水平规范使用雪道、魔毯、缆车等设施。在河北崇礼,政府从细节入手,帮助各雪场提升应急处突的能力和水平。各地的创新性举措,不断系牢冰雪运动的“保险绳”。
冰雪运动在全国多地掀起新热潮,冰雪场所安全管理理应被放到首要位置,用常态化监管机制、创新性保障方法筑牢运动安全的“底线”,严格规范、恪守标准,为大众安全、有序地参与冰雪运动保驾护航。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7日 15 版)
上一条:晋级亚冠8强 国安创队史最佳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