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从陈镜开为新中国体育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到2019年举重世锦赛上打破15项世界纪录,中国举重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荣誉背后,是举重健儿对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传承,对训练方法和举重技术的钻研。站上领奖台的是运动员,托举辉煌的是整个团队。
31枚奥运金牌、522个世锦赛冠军、710次打破世界纪录,这是中国举重队书写的辉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优良作风在这支队伍里传承。在不同的时期,中国举重队的队员不断超越自己,用奋斗和汗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佳绩。
传承优良作风
刻苦钻研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陈镜开等举重运动员在艰苦条件下刻苦训练,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摸索出“下蹲抓”技术,为世界举重的技术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随时随地练习,陈镜开把床板拆开,做成卧推凳。如今,这两个卧推凳陈列在陈镜开家乡广东石龙的举重博物馆里,以艰苦奋斗的作风激励着参观者。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体育馆,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保持的男子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新中国体育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就此诞生。
中国体育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举重健儿冲在最前面。在这个展现力量的项目上,中国举重运动员“流血流汗不流泪,伤筋动骨不后退”,用一个个好成绩展示着中国体育人的奋斗姿态。
陈镜开先后9次打破世界纪录,他的弟弟陈满林和侄子陈伟强也成为创造世界纪录的举重名将,成就了中国体育的一段佳话。
改革开放后,中国举重队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训练方法,取得显著效果。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举重队共获得4枚金牌。
“与老一辈相比,我们在训练手段、项目分配、专项力量上更加科学和细化,减少了伤病的困扰。”洛杉矶奥运会男子56公斤级冠军吴数德回忆说,“我们传承着中国举重队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优良作风,在训练和比赛中‘斤斤计较’,不断超越自我。”
不断挑战极限
勇于突破自我
“要让世界纪录写上中国人的名字”,是数年来举重运动员的执着追求;“升国旗、奏国歌”,是他们在比赛中的坚定目标。目前,在14个奥运项目的抓举、挺举、总成绩世界纪录中,有24个属于中国举重队。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唐灵生举起杠铃坚持12秒,打破男子59公斤级总成绩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男子70公斤级冠军占旭刚在比赛中一举打破总成绩、挺举、抓举3项世界纪录,他独树一帜的“下蹲挺”体现了力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2000年悉尼亚运会,从70公斤级升到77公斤级的占旭刚在抓举落后对手7.5公斤的不利局面下,在挺举比赛中举起207.5公斤这个自己以往从未举起的重量,最终夺得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唐功红在女子75公斤以上级比赛中,最后一举加重10公斤,打破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并夺得冠军。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比赛画面,展现了中国举重健儿的自信和气魄。
“在举重这项比拼力量的项目上,中国队能长期处于优势地位,靠的就是举重健儿不断挑战极限、永不放弃的优良作风。永不服输,才能勇攀高峰。”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表示。
随着举重人才的不断涌现,激烈的队内竞争也让中国举重队的队员们互相激励,在训练中频出佳绩。
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龙清泉已经获得男子56公斤级的奥运资格,而落选的吴景彪在训练中依然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这让龙清泉不敢有丝毫放松。最终,龙清泉在奥运赛场打破了尘封16年的男子56公斤级世界纪录,他也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再次收获奥运金牌。
强化后勤保障
打造过硬队伍
如今,中国举重队从力量、体能、康复、心理、营养、机能评定和伤病预防7个方面制订系统训练方案,保障队伍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在绝对力量上没有优势,就靠先进技术弥补,更用赛场上的拼劲实现突破。2018年国际举联又一次更改级别,中国举重队为队员们及时调整参赛级别,迅速制订体重方案。一年后的举重世锦赛上,中国队共获得10个奥运项目的总成绩金牌,并打破了15项世界纪录。
站上领奖台的是运动员,托举辉煌的是整个团队。
每次离开北京转训外地,全队都会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别山,举重队为老区人民捐款,与当地中小学生联谊;举行“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点燃运动员心中为国争光的激情。
目前国家举重队党支部共有党员37名,其中运动员党员17名,预备党员3名,列入培养计划的积极分子5名。“我时刻准备着,为国争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拼尽全力。”运动员党员、奥运冠军吕小军表示。
国家队建设蒸蒸日上,不但带动地方队和业余体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也不断向海外输送优秀的教练员,带动举重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东京奥运会的脚步日渐临近,思想过硬、作风顽强的中国举重队,将努力在奥运赛场上再创佳绩。
上一条:中国击剑队东京奥运参赛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