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园林文化之花在长城脚下、妫水之滨萌芽、绽放。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不仅展现了中国园林文化之繁荣、世界各国园艺之盛景,也融汇了多元和谐、共融共享的文化。以园艺为媒,文化的元素彰显在展馆设计、展陈布置、文艺活动等各个方面。游人徜徉其间,不仅可以陶醉于香气氤氲的花海,更能品读文化“大观园”的神奇魅力。

泰国园 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一草一木彰显自然之美

在中国古代先贤看来,美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本届世园会中国馆和中华园艺展示区的各展园虽各有特色,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始终如一。

沿园区“山水园艺轴”一路向北进入中国馆,在生态文化展区,一幅大型山水花鸟长卷展墙出现在游客面前。在这里,设计者汲取《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里的艺术元素,将美丽、生态的中国展示在游客面前。“天地人和”“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生,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观念和当今新发展理念,被以园艺的语言尽情阐释。

如果说中国馆体现的是一种大气,那么各省区市展园则体现出浓浓的“乡土味”。穿过高高耸立的牌楼、青灰色的胡同,一座四合院映入眼帘——北京展园呈现出的是浓浓的“京味”。展园负责人介绍,它采用的正是北京典型的“三进四合院”中的“内院”格局,周边花园围绕,以什刹海为园林模型,筑山、理水,植木、造景,还以“红色宫墙”为借景,营造出“我家住在北京城”的意象,让全世界从这一“小院落”看到“大北京”。

中国馆外景 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古色古香的垂花门、宛若仙境的“一池三山”……齐鲁园则是“见微知著”,用方寸之地的构景展示山东独特的海岱文化。走入以孔府中的重光门为设计原型的园区大门,“杏坛遗风”“五岳独尊”出现在眼前,孔子讲学的景观表达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向世界传播的美好愿景,高耸巍峨的泰山景观赋予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

古村落被青山绿水环抱,粉墙黛瓦,马头墙点缀其中,袅袅炊烟依稀可见——宁静祥和、令人神往的古徽州村落也被搬到了世园会场。高大的牌坊、工艺繁复的木雕展示着徽商昔日的辉煌。穆桂英挂帅、郭子仪进寿、徽州历史故事、人文典故如今用细腻的雕刻技艺活灵活现地呈现。园内的戏台区将会上演《天仙配》等经典黄梅戏剧目,展园入口的牌坊前还将上演被称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表演,让人文徽州的气韵展现在人们面前。

齐鲁园 光明日报记者 王清彬摄/光明图片

植物家园演绎异域风情

在亚洲板块,游客可以看到水车的转动,听到驼铃的响声;在欧洲板块,游客可以看到盛开的郁金香、向日葵,飞舞的花蝴蝶;在非洲板块,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草原近在眼前,可感受大象悠然漫步、长颈鹿伸长脖子吃树叶的悠闲;在亚欧非板块则是驼铃声声——驼队正在运着丝绸茶叶,穿越中亚、西亚广阔的土地;在大洋洲板块,游客可以跟随毛利人的劲舞感受澳洲园艺风情;在美洲板块,游客可以看到正在捕食的食蝇草、栖息在树枝上的美洲豹……

“不出国门观世界”,这个愿望只要找到那座入口有94把钢结构的“花伞”点缀的建筑,就可以实现了。世园会国际馆就坐落在这片“钢铁花海”之下。千年工艺的叙利亚古皂、精雕细琢的缅甸木雕、亚美尼亚展厅的“干邑”酒——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利用植物做原料,做成的工艺品、食品、器具让在场的观众大饱眼福。

各国和地区的分展园也各具特色。

在日本展园中,充满季节感的四季花卉、“池泉式”的水池、石雕灯笼和净手盆浑然一体。

泰国展园打造了传统泰式建筑和花园,让参观者身处绿色环境中,以此展示泰国独特的东南亚风土人情。

东非联合展园则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线,串接东非民俗、自然风貌等特色文化要素及儿童活动设施,形成一处结合展览、游览、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展园。

北京园什锦花坊内景 光明网记者 刘新颖摄/光明图片

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共融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文化多元、共生,北京世园会正力图通过交流、互鉴,构建一座文化“大观园”。

国际组织的展园也是“中国味”十足——精心设置的眉山东坡馆将向游客讲述一段“东坡与竹”的经典故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四川眉山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眉山元素的运用是国际竹藤组织展区最大亮点。

记者了解到,不少展园的设计方是国外设计师,他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营造出展园的独特氛围。丹麦设计师安德森和他的团队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灵感,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花园——“Yuan”:在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基础上,用石、光、水、风、木、人等元素,来定义园林景观。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千百年来,园艺也是文明沟通的桥梁,园艺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寄托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