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美,不隐恶”,这是班固对司马迁所著《史记》的高度评价,也同样可用于对人的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可最近,一种名为“夸夸群”的社交聊天群组在各大高校兴起,在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其他群成员的疯狂夸奖。笔者认为,与其信口开河胡乱夸人,还不如脚踏实地去学习、工作,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夸赞,虚夸无益且害人,虚夸之风不可长!
先了解一下“夸夸群”是怎样夸人的。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有媒体记者偶然进入到了某高校的“夸夸群”,一进群,就被“夸友”们赞得“飘飘欲仙”。什么“我只记得大明湖畔的记者小姐姐”、“欢迎记者小仙女降临人间”、“做记者肯定心善人美形象棒”,各种美誉接踵而至。夸人的人没有见过记者,更不了解记者,这样的夸赞不但有违真心,还让人产生媚俗之感。
据了解,仅在清华大学,类似“夸夸群”的群组就有十多个。关于“夸夸群”的话题,清华大学辩论队和北京大学辩论队还进行了一场辩论表演赛,视频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能在清华、北大上学的学子,大多是“学霸”,普遍智商也高。他们已得到不少赞许和夸奖,应该说,不缺夸。在中国的高校里,可以说,清华、北大就是风向标,“虚夸风”一旦在这样的学校里形成,效仿者众。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且想体验一下这种被一群人夸赞的感觉,“夸夸群”也逐渐扩散到更广的范围,大有燎原之势。除了夸自己,还可以为亲朋好友定制各种各样的夸赞和祝福,包括生日、告白等等,夸奖的话大多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更无诚意,完全是逢场作戏。对“夸夸群”这一现象的出现,众说纷纭,看法不一。有网友认为:“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进入一个陌生群,得到一些正向的鼓励和夸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放松。”还有网友说:“进到夸夸群里,就感觉人与人之间聊天比较友爱比较有意思,好像在交朋友一样。互相夸赞一下,吹捧一下,对社会也没什么危害,只会让大家的心情变好。”
对此,情感专家张晓彤认为,近来“夸夸群”的火爆也是一种“速食文化”的体现,短时间内可能会带来一些愉悦感,但是很快就会失去效果。的确,当你每天被夸或者一个月被夸十多次的时候,你就没有感觉了,疲劳了,没有效果了。而且这种夸是没有根据、没有任何由来的。过度的夸奖,会让你心生厌恶。张晓彤说:“一个头像都能夸半天,这是违背人的心理规律的。我认为心理正常成长下的正激励和夸赞,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没有缘由的夸赞,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不但起不到作用,还能带来不少负作用。夸赞容易让人迷失自己,不踏实学习、工作,产生骄傲心理。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王安石的《伤仲永》,想必大家都读过,五岁就能作诗吟对的天才神童方仲永,在功利驱使下,在夸赞声中,不专注学问,结果在二十岁左右,已“泯然众人矣。”
虚夸风实在不可长,当夸赞失去了激励作用,对夸赞漠然、习以为常的时候,学习、工作的动力也就大大减弱。也许有人会说,笔者言重了,只是娱乐一下而已。但谁能保证“方仲永现象”不会发生?谁能保证骄傲情绪不会产生?谁能保证自信不会过渡到自负?谁能保证夸赞不会沦为“晋升者”溜须拍马的话术?不是每一个“掌权者”都能像王安石一样,面对夸赞,气定神闲(见3月29日南阳晚报11版古今秘闻)。他对夸赞不放在心上,并不因此而讨好、重用夸他的人。好朋友曾巩夸过他,他执政后并不提拔曾巩;文彦博、韩琦、欧阳修不仅夸过他,而且提拔过他,他执政后却将这些大佬赶出朝廷,因为大佬们反对变法。但如果“掌权者”喜欢听溢美之词,重用“口吐莲花”、实无德才之人,轻者误民,重者误国,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个例子,不但害了自己,还让40万将士陪葬,虚夸的恶果难以想象!
社会是需要正能量的,社会风气对本就欠缺判断力和定力的青少年的影响巨大,很容易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再说,无谓的虚夸,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和工作上,脚踏实地,勤勉努力,朝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奋斗。
习总书记说过:“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决不是虚夸出来的!笔者坚持认为:不要跟风,不要虚度时光,不要做无意义的事情,不要让虚荣心膨胀,不要沉浸在虚夸的氛围中,不能自拔!虚夸之风不可长,盛年春光自斟量!(评论员 张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