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或破3亿 如何应对老龄化,看看专家怎么说?
2019-11-20 10:02:08

 

11月19日,“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网 郭天虎 摄

中国网11月20日讯(记者 吴佳潼)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据预测,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人,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8亿人左右的峰值。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应对人口老龄化无疑将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大任务。

19日,在北京举行的“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总结了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就和经验,并围绕老年健康、农村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研讨。

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疾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疾病负担加重,同时,老年人群健康管理供需失衡,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推进健康老龄化进程,要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表示,要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引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加快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同时,要健全完善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的运用和引导,为实现健康干预、分级照护、紧急救护等养老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我国接近2.5亿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中,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认为,农村是我国应对养老挑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应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不断改变,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从以往的依靠自我、家庭到政府和社会力量,到政府办的养老院、敬老院,到家庭养老、各类互助养老形式、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突破了以往重点依靠家庭养老的模式。

此外,服务方式趋于多样化,与城市不同,农村养老体现出互助性养老特点,社区有社区的互助养老、社区综合养老服务,居家上门有山东青岛的巡视探访服务制度,养老产业有农村休闲旅居养老、康养等新增长点。

服务性质和理念也从以往仅满足于生存的需要,发展到满足生活的需要,从“三无”“五保”人群向留守、独居、鳏寡、失能等老年群体扩展,从保障人民福祉到追求社会公平共享。

杜鹏认为,我国养老服务仍存在养老服务供给总量明显不足、能力有限、服务网络尚未形成等问题。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路径,应从制定专项中长期规划,提高共享水平,创新供给机制,推进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着手,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以老龄化为主要标志的人口结构变化带来全面而深刻的挑战,需要综合应对,包括观念变革及社会氛围再造,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有机结合,政策体系的重构与责任共担机制的建立,相关制度的不断优化等。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指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取得一系列成效。目前,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超50%,养老服务体系内涵不断丰富,下一步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目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还在不断提升,北京、上海已超过80%。”李邦华说。

我国自2017年起在全国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累计整治服务隐患39万余处,养老服务质量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17.33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2.9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超14万个,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有735.3万张。

此外,“十三五”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民政部彩票公益金每年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50多亿元,社会投资也日益踊跃、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财政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养老服务多元投入机制。

李邦华表示,推动建立全国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相关研究已经启动,下一步,将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护理型、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服务,推进医养康养衔接,构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国家有关部门也将加快在制度、供给、支付、监管等方面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