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首创空战胜利的王牌部队“第一”是如何炼成的?
2020-10-20 15:28:12

 这支原空一师的“嫡传人”是新中国首支组建、首支参战、首获战功的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首创空战胜利,70年来,勇争第一的“王牌”基因已经熔入他们的血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与“第一”结缘的王牌部队。

上午9时,一场2对2“空战”即将展开,代表红方出战的特级飞行员姚凯驾驶战机升空,然而刚刚起飞不久,战场态势就发生了变化。

空军航空兵某旅副参谋长 姚凯:我的僚机已经被锁定,已经进入不可逃逸区,直接就被对手命中了。

僚机的被击落,意味着姚凯要同时与两架蓝方战机对峙,想在1对2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空军航空兵某旅副参谋长 姚凯:战场中态势是瞬息万变的,飞机是一个三维的态势在动,咱们人在地面上都是一个二维的,就是一个平面的。这就需要你长僚机之间长时间的默契配合,取长补短。

凭借丰富的经验与默契的配合,僚机在被击落之前的一个举动,让态势瞬间明朗起来。

空军航空兵某旅副参谋长 姚凯:他在被击落之前,已经把对手引诱到我的一个最佳发射距离之内,当时我就回转的时候,我发射一枚导弹,把对手击落。

1对2的局面瞬间变成了1对1,姚凯经过一连串大载荷的战术机动,向蓝方战机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空军空降兵某旅副参谋长 姚凯:整个后续的过程,我就跟对方的另外一架飞机进行一对一的缠绕,然后伺机寻找机会,我找到了我的一个最佳攻击窗口,发射了一枚导弹,也把他击落。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姚凯来自我国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后更名为空军航空兵第四师,70年前,年轻的志愿军飞行员们从东北老航校刚刚毕业就走向战场。

空军航空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系主任 褚当阳:从1950年的12月,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到1953年7月,空战基本结束,空军的航校一共培养出近6000名的飞行人员,2.4万余名的机务人员,基本上满足了作战的需要。

1951年秋冬,空战进入白热化。美军日出动400至600架次飞机,企图进行“绞杀战”来轰炸摧毁志愿军后勤供应线。空四师协同友军与敌激烈空战,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粉碎了美空军“绞杀战”计划。在一次战斗中,飞行员陶伟创造了首次近战歼敌。

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四师飞行员 陶伟:战斗非常激烈。我的长机在前头,两个敌机在中间,我在后头,就这么4架飞机就这样,没想到敌机开炮把长机给击落了。

看到战友被击落,陶伟强忍悲痛,迅速冲向敌机并绕至其尾后,在距离约800米时,敌机突然降低飞行速度,而陶伟驾驶的战机大速度前冲的情况下,他冒着与敌机相撞的危险,一连三炮打得敌机凌空解体。

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四师飞行员 陶伟:一看正好我敌机对着正前方符合射击条件,三炮齐发,从200米一直打到120米把美国飞机击落,创造了最短射击的距离。

维护祖国和平 捍卫空天安全

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的朝鲜大空战中,这支部队5次入朝作战,首创人民空军作战史上空战胜利、夜战歼敌、近战歼敌等光辉战绩,共击落敌机64架、击伤24架,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56年3月30日,这支部队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师”荣誉番号。从那时起,这支部队就始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2014年至今,他们已连续7次执行为志愿军烈士遗骸专机护航的任务。

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我部歼-11B飞机两架,奉命为你全程护航。

收到,保持队形。

明白,加入编队。

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 余昌义:我们单位是抗美援朝打出来的王牌部队,在去迎接烈士遗骸归国的路上,又去走了一遍这个历程,心里是很沉重的,但是能迎接他们回家,也是很自豪的。

每次执行护航任务,对官兵来说都是心灵上的洗礼,而这种洗礼,也让这支部队的每一个人对保卫祖国和平安宁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执行某次海上防空警戒任务:我是中国空军,注意!你已进入军机活动空域,危及飞行安全,表明你的国籍、身份和飞行目的。

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 罗威:通常我们起飞之后,对方发现我们的战机进入警戒空域之后,他们会选择离开,而那天他们没有,我们即使在这里做警戒的时候,他们仍然向我方的领海线逼近。

雷达上的亮点不断逼近,一架急速驶来的外军战机让座舱的告警信号持续不断,但是罗威丝毫没有退缩的打算。

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 罗威:已经看清楚了他的机徽、机号,对方向我们压坡度,压缩间隔,干扰我们对其进行跟踪监视。我立即在他尾后做S转弯,始终在他尾后跟踪监视,当对方发现通过盘旋、压坡度等方式无法摆脱我的时候,他们就选择远离我方的海岸线,飞向公海。

就是豁出血肉之躯,也要把对手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在最危险的地方维护祖国和平,在九天国门捍卫祖国空天安全,这是罗威和他的战友们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完成的使命。 伴随着人民空军战略转型的不断深入,这支“王牌”部队的飞行轨迹越来越远、任务清单越来越多:整建制跨区机动、远海警巡任务、高原实弹打靶……他们创造的“第一”数量屡屡刷新,这些第一也见证着他们在“实战空军、转型空军、战略空军”能力建设中的使命担当。(总台央视记者 何椿 苏洲 陆宽 赵俊楠 )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