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在上海老城厢,20年里赶上了三次旧改,是怎样的体验?
2020-07-17 09:13:06

 

口述人:府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吴丽萍

我叫吴丽萍,今年58岁,是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府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听到“府谷”两个字,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是在老城厢内。我们辖区内绝大多数都是二级以下旧里,居民生活条件很差。对这里的居民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改善居住条件。

有人说,人一辈子能碰上一次旧改,算运道好的。那我的运道,算相当好,因为我遇到了三次旧改。在老城厢的居委会工作了20年,我先后在三个居委会做居委干部,参加了三次旧城区改建工作。眼看着朝夕相处的居民,因旧改,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真是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1999年下半年,我开始从事社区工作,进入了小东门街道天生居委会。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厢居民区:成片的危棚简屋低矮、逼仄,10多个平方米挤着一家几口人,没有卫生间、厨房,每天要拎马桶,做饭时就在门旁的简易灶台上,想搭建个像样的厨房都没地方。当时老百姓对这里的居住环境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一线天”,意思是说房屋与房屋紧挨在一起,中间就一个窄窄的过道,有些地方需侧过身才能通过,头顶上只留出天空的一线光亮。

2008年9月28日这一天,天生居民区张贴了动迁公告,整个天生居民区都纳入了动迁范围,地块名称叫“董家渡13、15号地块A块”。有些年纪大的居民听到别人说“住的地方要动迁了”,高兴得直掉眼泪。

通过这次动迁,天生居民区的居民居住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地块内有户人家的情况,我印象特别深。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与50多岁的儿子一起生活。他们的房间就10余平方米,房间内摆放着一张双人床,床旁边拉了一个布帘子,里面就是“马桶间”。平时老两口睡在双人床,儿子睡在半空的吊铺,一家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小房间内,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后来他们搬进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新房子。老太太特别满足,身体还硬朗的时候,会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回到老城厢看看,有时她会来找我唠唠家常,发自肺腑地说,很感谢政府,让她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

“董家渡13、15号地块A块”动迁历时近两年,在2010年上半年收尾,天生居委会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同年7月,我被调到了南区居委会工作,当时这个地块已被纳入“董家渡13、15号地块B块”征收范围。

居民动迁意愿强烈,可是当动迁真的来了,又怕动迁,怕在动迁过程中“吃亏”了。有时候,经办人员帮居民算好补偿款的总额,他们还会再找到我们居委干部,让我们帮忙再算一遍。两次算下来都一样,他们才算放心。还有的居民,头一天在我们的宣传、解释下,想通了,答应去签约,第二天又反悔了,“不认账”。我们不怕麻烦,耐心细致地反复做工作,一遍、两遍、三遍,绝大多数居民最终都能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旧改是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

2014年上半年,“董家渡路13、15号地块B块”旧改基地收尾;7月,我调任至现在的府谷居委会工作。次年3月,府谷居民区也迎来了旧改。董家渡14号地块(一期)(二期)先后拉开,目前一期已到了收尾阶段,今年6月6日,(二期)二轮征询签约首日就达到了96.37%的高比例,远超生效比例。

这么高的签约率来之不易。董家渡14号地块(二期)属于“毛地”,由开发商承担地块的改造,但出于种种原因,地块一直无法启动旧改;再加上经过十来年的发展,老城厢周边不少地块旧改了,连高楼大厦都盖起来了。比照之下,还生活在地块内的居民心理落差很大,甚至带着怨气。全体居委干部在街道党工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宣传、分析、解释,使居民明白:正是因为这两年上海进一步加大了旧改力度,通过“一地一策”方式激活沉睡的毛地,才有阳光照到我们这里,一定要把握机会。

最近,地块内居民陆陆续续搬家了。前几天,有户居民来向我告别,拿着手机给我看了他们新搬进的房子的照片:多层商品房,83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有阳台、独立厨房与卫生间。小区有小花园,他们老俩口以后还有地方锻炼,房子距离地铁近,女儿上班很便捷。这与他们之前的居住环境天壤之别。原来他们住的是不到18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在家门口搭建了个厨房、厕所,洗澡就在厕所里拉个帘子,设施简易。只有一个房间,挤着快60岁的老俩口与30来岁的女儿,生活很不方便。对旧改,他们一家盼了很多年。这户居民告诉我,他们一家对旧改后生活的改善特别满意。

我们小东门街道辖区内有大片老城厢地区,这两年,街道的16个居委会有12个都在推旧改。从我们这里,就能看出上海的旧改在提速,老百姓圆“新居梦”在加速。旧改后的地方,城市更新的速度很快。当年我工作过的“董家渡13、15号地块” 正在建“绿地外滩金融中心”,有着非常现代化的商务办公、商业休闲设施。未来,我们老城厢地区更新后,面貌会今非昔比:作为上海本地文化的“摇篮”,老城厢被保护利用的同时,商务、文化、交流等功能会在这里复合发展,更多人将在此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