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才在界碑前取了一捧土,给记者带去北京。(何川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 王莉莉)1984年,在中国南大门、云南边境县的薄竹菁村,硝烟散去不久,牺牲在边境的烈士长眠于此,坟头青草刚刚长满。

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村民杨天才在家门口见了一个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外事办主任杨文德。杨文德希望他担负起桥头苗族壮族乡外事界务员的责任,因为他是“老兵”,是火线入党、战火淬炼过的中国共产党员。

时年刚满30岁的杨天才站在家门口,回头看看战友墓地的方向,答应了。从那天起,杨天才再也没有远离这个村子,当起了没有编制和酬劳的外事界务员。

无声守望,转眼35年。一声允诺易,卅年坚守难,与界碑相守了一万两千多个日夜,年老体迈的杨天才身后,留下无数动人心魄的故事……

墙上挂的斗笠、水壶,是杨天才巡护边境的重要工具。(王莉莉 摄)

  墙上挂的斗笠、水壶,是杨天才巡护边境的重要工具。(王莉莉 摄)

十年 踩地雷坠崖生死一线

外事界务员的责任是在边境一线勘查、巡视,守护界碑,调解处理双方边民矛盾纠纷。从1984年到1994年这十年时间,杨天才踩过地雷,坠崖受过重伤,外出巡逻的每一天都是生死考验。

65岁的杨天才还在做外事界务员,坚持巡护边境线。(王莉莉 摄)

  65岁的杨天才还在做外事界务员,坚持巡护边境线。(王莉莉 摄)

一顶斗笠一个水壶,一根竹杖一把弯刀,这几乎就是杨天才的所有装备。每一个巡查界碑的清晨,杨天才告别妻儿,便独自上路。其实当年没有路,因为他走得多了,界碑与界碑之间才有了条小路。

“1986年的一天,我巡查了有三、四公里远的一个地方,不小心踩进路边的草里面,脚下感觉不对,知道踩到地雷了。我当时心脏咚咚咚直跳,冷汗直冒。看了一眼地形,左前方有一个两米多的坎,我收脚同时向坎下面猛扑,人还没落地,地雷就炸了,落了我一身的土。”杨天才说,幸亏当年的战友教过他怎么做,不然一条腿肯定废了,命也不一定能保住。

这次惊险过了没多久,在137号界碑附近,杨天才从近四米高的山崖上跌落,小腿被树枝扎穿。当时没有电话,杨天才自己包扎好伤口,好不容易才爬回了家。

杨天才的妻子何兴珍带着女儿,抱着儿子问他:“你不要命了,我跟两个孩子怎么办?”此时,杨天才的女儿6岁,儿子才3岁。杨天才沉默,然后说:“我自己的事,我晓得。”

后来,杨天才告诉记者他当年为什么沉默:“踩到地雷的时候,我想到了部队里的兄弟。他们用命换来的土地,我活着就要守好。”

就这样,战争年代获过三等功的民兵连副指导员杨天才,没有拿一分报酬,干了十年外事界务员。在这十年间,杨天才的兄弟姐妹走出村子,在乡政府、信用社、教育等领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杨天才选择了自己的使命:留下务农,守望国门。

 1991年,杨天才第一次得到嘉奖。(王莉莉 摄)

  1991年,杨天才第一次得到嘉奖。(王莉莉 摄)

廿年 秉持公正赢得边民信任

1994年,从第二个10年起,外事界务员有了每个月100元的生活补贴。

“第二个十年,边境慢慢恢复和平。和平了,边民来往就多了,这时候我主要的任务就是调解纠纷。”杨天才说,放牛、伐木、耕地,过界这种问题很多,在不违法的情况,我说了两边的人都还是要听的。

每天清晨,一河之隔的边民纷纷涌入河口务工,晚上回去。90年代,河口在云南有着“小香港”的美誉。(何川 摄)

每天清晨,一河之隔的边民纷纷涌入河口务工,晚上回去。90年代,河口在云南有着“小香港”的美誉。(何川 摄)

现年45岁的薄竹菁村治保主任张建春向记者讲了一个杨天才当年的故事:“老杨是老党员,敢担责任,办事公正,那时候在两边边民心中的威望高。本村有一个不争气的青年偷卖了邻居家的牛,然后偷跑到邻国的边民亲戚家里躲起来了。查明事实真相后,大家都束手无策。老杨打听到了这个青年藏身的地方,带两个村民以边民的身份过去了。他们找到这个青年后,好说歹说,真把人带回国,交给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了。这件事,只有他能办成。”

这些年,杨天才调解好的、有记录的边民矛盾纠纷有300余件,盗林、盗猎事件100余件。村里的小矛盾纠纷,杨天才很快调解好没有上报的,有多少件他自己也数不清。

“我是外事界务员嘛,就是做这个事的。我调解不好的,才跟上级报告。”杨天才说:“干这个事,是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群众的需要。其他人不熟悉,只能我干。”

杨天才的一声允诺,已不单是守望这片国土,还有守护这片土地上来之不易的和平。

河口县城与越南老街一河之隔,边贸繁荣。(何川 摄)

  河口县城与越南老街一河之隔,边贸繁荣。(何川 摄)

卅年 拒贿赂斗走私显党性

杨天才的第二个十年是忙碌的十年,忙碌但是单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边贸日益繁荣,新的考验摆在了杨天才的面前。

二十年如一日巡边护碑,杨天才对这段边境线的每一个石头、每一棵树、每一条小路都了如指掌。但是,最难掌握的是人心。进入第三个十年,边境上走私、贩毒、拐卖妇女的犯罪行为屡屡出现。

杨天才说:“我巡查到有可疑人员越界的时候,能做的就是尽快上报给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特别是那些贩毒的,我不正面跟他们斗,躲起来观察,确定了然后上报。”根据杨天才观察汇报的线索,当地边防派出所一共成功破获了贩卖毒品、黄金和拐卖妇女案42件。

整天跟犯罪分子斗争,他不怕,也不想想家人的安危吗?

杨天才说:“我也晓得干这个工作招人恨,做这个事情我也害怕,但是害怕也要做嘛。村里有个老朋友约我去跑边贸,一趟下来就能挣我一年的收入还要多,我没答应。有走私犯给我十几万让我不要说出去,我没答应,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杨天才这三十多年住的还是60年代由仓库改建而成的老屋,下过雨后,地面阴冷潮湿。墙上依稀可见当年的红色大标语,屋里的桌凳都已残破不齐。

我们猜想,当他拒绝犯罪分子贿赂时,内心是否挣扎过?杨天才笑着说:“那点钱算不上什么考验,这几十年,比那么更大的事都过来了,那点事不用想那么多。”

这些年来,杨天才的大女儿在县城小学当一名普通老师老师,儿子在县城帮别人开车,都成家了。杨天才说:“这些年,我儿子没有正式工作,一家人在县城里住公租房,生活要苦一些。女儿有工作,自己买了房子,原本要好过些,可惜前几年我女婿生病走了。前些天,外孙女得了重病,孤儿寡母也苦得很,我下去医院里守了两个月,孩子救回来了……”说到这儿,杨天才的眼泪落了下来。

桥头乡的干部们说,他们第一次见老杨落泪,以前从来没听老杨谈起过这些,他从没跟组织提过家里的困难,也没要过任何东西。

在第三个十年里,“全国十佳卫国戍边英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接踵而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他时的照片,至今还挂在他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从北京回来,杨天才放下荣耀,一如三十年前那样,继续默默守望着中国的南大门,转眼又是五年。

杨天才对记者说,“你别看我家简陋点,我很满足了。我们老两口嘛,这辈子就在这山里过。外事界务员这个工作,一直干到我走不动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