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心为民拔“穷根”
夏日炎炎,伽师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长青奔波在伽师县各乡村。上任近两年,由于他一心为民拔“穷根”,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李扶贫”。
立誓改变贫困县面貌
伽师县是深度贫困县,多年以来,这里的很多农民收入一直在贫困线下,脱贫的心情极为迫切。
1996年,李长青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伽师县,主动要求到条件最差的乡镇工作。
“在农村工作,你就得把根扎到泥土里。”怀着这样的理念,李长青几乎天天都和农民在一起,到农民家里拉家常、讲政策、寻富路。从一名普通干部到后来担任县农业局副局长、农经局局长,再到县扶贫开发办党组书记、主任,李长青一直乐此不疲。
三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前夕,李长青到扶贫办上任,立誓要改变贫困县的面貌。
李长青带领扶贫办同志,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扶贫政策和兄弟县市先进经验,走遍了全县310个行政村,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积极向县委建言献策,选派精兵强将上脱贫攻坚第一线,推动全县13个乡镇成立扶贫办,村村设立扶贫工作站。
伽师县推出了三年脱贫规划、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每年以40%的增速投入资金用于扶贫,产业和就业等精准扶贫措施落地生根……
践行打赢脱贫攻坚战承诺
“一心为民,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谋措施、出实招。”李长青常对扶贫干部说。
瞄准对象,精准施策,破解难题。作为扶贫办主任,李长青深知只有认真落实“六个精准”、抓好“七个一批”、推动“三个加大力度”,推进“十大工程”和“五个全覆盖”,才能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良好基础。
2017年底,在5轮摸底和信息再复核工作的基础上,伽师县扶贫办确定了全县深度贫困乡镇、村和贫困人口的精准数据,掌握了贫困底数,实现了“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有档”。
针对全县致贫原因复杂的情况,李长青带领扶贫团队对全县所有贫困村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探索如何深入实施精准扶贫。
在李长青的主持下,伽师县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建成运行,实现了23个部门与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采集、分类、比对、共享,初步实现了“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具体措施的串联,提升了资金项目落实的精准度。
脱贫攻坚25个专项行动集体发力,形成了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务实高效的脱贫攻坚运行体系。
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
“即使脱掉一层皮,也要让伽师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李长青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李长青白天跑乡村、跑部门,问计于群众、问计于村第一书记、问计于部门,晚上绞尽脑汁想出路、找措施,寻找脱贫致富有效路径。经过反复论证,他明确提出将发展壮大伽师羊、伽师瓜、伽师新梅等作为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
2018年,一座万只羊的良种繁育中心建成,当年带动2647户贫困户增收。这一年,通过发展伽师羊、伽师瓜、伽师新梅等特色产业带来的收入,分别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752元、1000元、2545元。如今,伽师县已种植伽师新梅30万亩、伽师瓜20万亩,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李长青又推动新建2座、扩建2座畜牧良繁中心,扩建4座乡村牲畜托养中心和养殖小区。伽师羊的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和优化,农户牲畜集中托养后,庭院整洁、乡村环境优美。
一年365天,李长青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同事们爱惜他,给他送去盒饭,但他更愿意一边啃干馕,一边腾出手工作。“李主任心中装着贫困群众。”伽师县扶贫开发办干部张文静说。
夏普吐勒镇托什坎拉村残疾农民喀迪尔·达吾提家房屋漏雨,李长青自己拿出工资买来篷布帮他家铺房顶;贫困户依明·苏来曼更不会忘记,是李长青帮他建起羊圈,鼓励他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脱贫道路……在李长青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伽师县贫困发生率已从2017年的18.9%降至目前的12.2%。全县20个深度贫困村退出、4124户16384人脱贫,贫困户人均年增收900余元……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能直接参加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我自豪、我骄傲!”这种激情,让李长青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