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大国奇迹 潮起东方
2019-09-27 08:29:47

 9月24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向公众开放。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精心还原的历史瞬间,向观众呈现出70年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

筑路、建桥、兴水利——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快来看,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展览“屹立东方”部分,成渝铁路大型浮雕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合影留念。浮雕上,手持鲜花的人们围着一辆火车欢呼庆祝,巨大的火车头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一周年,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

1952年7月,成渝铁路(成都-重庆)建成通车,线路全长504公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筑路难,难于上青天。”在现场讲解员的指引下,参观者们走到了1954年的展板前。1954年12月25日,贯通“世界屋脊”的青藏、康藏公路全线通车,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沿着“时光隧道”继续前行,会看到一幅当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黑白照片。照片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排的汽车穿桥而过。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港珠澳大桥展台,一位讲解员介绍,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建设者们克服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

在展厅里,除了有各种公路、铁路、桥梁的老照片之外,还有官厅水库、三峡水利工程、大兴机场等各种基础设施的照片或沙盘展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设施网络不断优化,设施质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

今天的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一日千里已不是梦想;光纤宽带成家庭标配,网民规模世界第一;能源、水利、通信、交通,网络覆盖之广、通达之深,令世界惊叹……

红旗牌轿车、大型客机C919——中国制造快速崛起

“没想到这里展出了早年的红旗轿车,真让人激动。”家住北京的观众周晓勇说。轿车,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1958年8月,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研制成功,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写下新的注脚。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展示的红旗牌轿车。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光明图片

“西南铝加工厂3万吨水压机”“国营780厂电视机生产线”“攀枝花钢铁厂出铁”“青海重型机床生产现场”“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庆祝出煤”……展厅里,一张张老照片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的生产建设情景。

在参观成就展的过程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里展出了多个“新中国第一”:1952年7月,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下线投用;1954年,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首飞成功;1956年7月,解放牌CA10型重型汽车驶下生产线,这是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1958年3月,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电视机研制成功;1960年4月,第一艘自行设计、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制造的“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1970年12月,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研制成功……

这些“新中国第一”,勾勒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迈向制造大国,进而向制造强国进发的光辉历程。

C919国产大型客机103架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新华社发

今天的中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汽车、手机、电视机、煤炭、钢铁等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的含金量越来越高。2013年12月,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研制成功;2017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2017年6月,“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2018年4月,世界最薄触控玻璃量产……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图为观众在参观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模型。光明日报记者 王清彬摄/光明图片

70年砥砺奋进。如今,中国制造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一个崛起的制造大国正屹立东方。

青蒿素、超级计算机——科技成果振奋人心

“看,这是当年的计算机,真是太大了。”展览现场,不少参观者看到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老照片后如此说道。

1958年8月,中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03”型(后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填补了计算机技术的空白。“103”机的运算速度达每秒1800次,解决了许多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计算问题。

除了各种科技产品的老照片之外,成就展还展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中远程火箭等的模型,让观众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有了更直观地了解。

观众观看中国航天员装备展示。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回顾70年发展历程,新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人振奋不已。1965年8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大型电子显微镜试制成功;1965年9月,中国首次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971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青蒿素;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

再后来,“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动、“墨子号”发射成功……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70年来,科技“集结号”每一次吹响,不断释放出强大动能。

如今,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高技术领域捷报频传。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成果,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今天的中国已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行列,中国经济正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