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专家学者解读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1-04-25 10:11:49

 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站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深入阐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倡导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呼应了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心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展现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明确指引。

  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指明方向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的宽广格局。

  习近平主席用“六个坚持”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六个坚持”结合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原则,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拓展和深化,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明确指引。

  人类的发展必须基于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这方面,各国可以求得最大公约数,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认为,人类共有一个地球家园,习近平主席从保护地球的角度出发,呼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阐释。

  重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从气候雄心峰会到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不到一年里,中国不断做出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本次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方准备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习近平主席就中国减排行动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新举措,包括严控煤电项目、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等,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担当。

  李俊峰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时间更紧、幅度更大、任务异常艰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推动实现碳中和与发展转型,重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对促进更多国家采取更大行动发挥激励作用。

  徐华清表示,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碳达峰无疑需要奋斗和付出艰苦的努力,也将为加快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明确要求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强有力的领导力、广泛的动员力和有效的行动力,将不断取得新成就。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从绿色基建到绿色能源,从绿色交通到绿色金融等,中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今年10月,中国将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迈上新台阶。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王金南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表明,中国不仅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还坚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和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绿色发展的经验与成果已经惠及发展中国家。

  潘家华表示,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向处于同样发展水平、面临同样发展挑战、拥有同样发展诉求的国家提供帮助、分享经验,以推动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为导向,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受到广泛认可和赞赏。无论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都应互相尊重、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互相提升,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与此同时,每个国家应根据国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强化行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这一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只有坚持多边主义,讲团结、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赢。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受到广泛好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都不同,各国应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切实加强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徐华清说。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