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焦点访谈丨“网约护士”,怎么才能约得安心?
2019-03-24 10:32:14

 

焦点访谈丨“网约护士”,怎么才能约得安心?

 

手机预约,护士上门,您体验过这样的服务吗?近几年,网约护士服务在一些城市出现,一些失能老人、需要护理但出门不便的病人已经享受到了这样的服务,但是这样的服务也引起了一些争议:谁来监管网约护士的执业资质?它是否安全专业?前不久,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从今年2月到12月在京津沪等六省市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方案是否能够打消人们的疑虑?能不能解决目前高龄或失能老人,还有康复期患者等这些人群的痛点呢?

小张是一家网约护士平台的专职护士,这天,她受约来到72岁的邓女士家为邓女士做经鼻胃管护理。

邓女士常年卧床,因为脑梗失去了自理能力,进食必须通过经鼻胃管,这天正是需要换管的日子,而老伴前几天又住进了医院,儿女也不在身边,只有一个保姆在家照顾。可是,对于换经鼻胃管这样专业的事儿,保姆也束手无策,只好请来了网约护士。

十几分钟后,护理完成,交代完注意事项,张护士收拾好医疗垃圾准备离开。这一次护士上门的服务费是189元,不包含材料费。虽然比去医院换价格要高上不少,但是省去了专门跑一次医院的麻烦。

不仅仅是这种基础的护理,一些以往需要到医院去处理的伤口换药、打针这样的项目,也都可以由网约护士上门完成。张女士刚刚做完腰椎间盘手术,她需要护士上门来为她拆线换药。

张女士家属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网约护士,这种上门服务的确给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了大忙。

很快,刘护士就将拆线换药的工作完成,这一次的收费是209元,其中服务费159元,材料费50元。

像邓女士这样的失能老人,张女士这样的康复期患者,都是网约护士的服务对象。在这类手机软件中,只要注册填写基本的身份信息,上传就医证明,选择好需要的服务,然后付款,简单几步就可以完成预约。而服务内容多种多样,涵盖了基础护理、母婴护理、专科护理、检验服务等方面,包括打针、采血、换药、导尿、吸痰、拆线、雾化治疗以及保胎针、产后护理等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网约护士虽然收费不低,但是确实能解决一些群众实际困难。

民航总医院副院长季汉华说:“很多三级医院床位紧张,住院时间短,医保控费有要求,家庭护理生活比较方便,因此网约护士事实上是一种刚性需求。”

另一方面,不少护士也愿意加入到网约护士平台中来。有12年护士工作经验的刘护士是比较早参与到网约“兼职”中来的,她现在在两家实体医疗机构中兼职网约护士,收入不菲。她说一个月最多能挣三万块钱。

患者有需求,护士也有开展服务的意愿,然而这些以第三方网络公司为主体开发的“网约护士”平台自2015年诞生以来一直不温不火,这是为什么呢?

在采访中,有人担心安全问题,有人担心医护人员的经验问题,资质是真是假。

其实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些网约护士平台既没有和医院合作,也没有医疗执业许可,仅仅是和护士单独签约,由患者在网约护士平台上自行预约护士,专家认为,这样的平台,这样的行为是严重违规的。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很清楚,未经许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不得从事医疗服务,不得从事像护士这种服务,这是有明确规定的。你没有经过许可,这是违反了医疗机构的管理条例。”

那么,这种违规的平台会带来哪些风险和隐患呢?有媒体报道,一些违规的网约护士平台存在仅仅审核上传的电子材料的问题,并没有做到身份认证和实体审查,有的护士执业资格已经过期,有的护士借用其他护士资料注册,或者接单之后由他人顶替提供服务,这样既不能保障服务质量,又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安全隐患。

中华护理学副理事长李春燕说:“就像给病人吸痰,可能老百姓看来就是把吸痰管放到气道里就可以了,但是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可能一下心跳呼吸骤停了,那么怎么处理心肺复苏?能够及时到位吗?有很多的问题在里边,风险是非常大的。”

此外,一些违规平台缺乏对服务的监管机制,消费者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维权困难。

邱宝昌说:“有乱收费的,价高质次的,有的是收费服务差的,有的是自己自带所谓的针剂,有的可能不一定合格。费用在变化,一次一百多,二百多,明码标价,有的去了以后再提价10%等等。”

除了消费者的担心,护士本人也有一些担忧。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李春燕说:“护士他去的这个家庭,他不够了解,带有一定的风险。去了以后还有安全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说没有整个治疗过程的追踪,患者出了问题,再找回来,如何去证实你当时的操作是否正确?”

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主任卢清君说:“这里面有很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依法执业,如何对执业资质进行管理;第二方面对医疗安全如何监控;第三方面从提供这种服务的人员,人身安全怎么去保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规范网约护士服务,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从今年2月到12月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进行试点。

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主任卢清君说:“国家卫健委实际上也是基于前期在互联网医疗政策的制定的基础和经验,结合我们现有的国家治理法规,对‘互联网+护理’进行一个前瞻性的规范和约定。利用小范围的地区先去做试点,有利于摸索经验,改善管理办法中的漏洞,有利于将来变成一个正式的指导意见做准备。”

方案中对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主体规定更加严格,必须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当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尝试,例如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宁波云医院签约,成为了浙江省内首家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体医院。3月4日,广东首家“网约护士”上线。暨南大学附属暨华医院成为广东省第一家试点医院。

北京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颖说:“原来有些互联网平台让护士以个人的身份来注册,然后派单,我们认为对于医疗行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跟互联网平台合作,或者用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来推送居家的护理服务,这是我们的一道红线。”

对护士的资质要求,也比一般网络平台要求的两到三年经验更加高,规定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

卢清君说:“因为五年以上护士具有丰富的经验,独立到家庭去执行护理任务的时候,有一定的处理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

如何保证医疗安全呢?方案中也规定,试点医疗机构必须在提供网约护士服务前对申请者进行首诊。服务项目以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技术为宜,可以采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同时,方案也要求试点机构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试点城市之一的北京在2018年底也做出了相应的管理规范。

北京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颖说:“有些项目不适合居家开展就不能开展,或者说有些没有经过评估的,至少我个人认为,比如随意像我们滴滴打车一样通过APP的形式来自由接单那种方式,在试点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不允许的。还是希望医疗机构面对自己熟悉的病人来开展居家上门的护理服务。”

经专家论证,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项目目录(2018版)》,其中列入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导尿管留置更换、氧气吸入、压疮护理等需求量较大的服务,也有母婴护理、灌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内容。不过记者发现,之前需求量比较大的上门输液服务此次并没有列在允许的服务范围内。

刘颖说:“一方面政府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输液,如果居家有一些不必要的输液,就更加没有必要上门了。有一些比如消炎药这些是有风险的,在医疗机构都要有特殊的安排和应急处置,那么居家就更是不能做的。”

那么作为消费者,如何来理智选择网约护士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吴瑛说:“首先要选择一个信誉好的网约或者‘互联网+护理’的平台;第二个你也要去了解为你服务的护士背景是什么样子的。”

“网约护士”确实能解决一部分患者的痛点,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护理服务,同时也能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有很多好处。不过,网约护士毕竟不同于网约保姆、网约教练,相对而言它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存在的安全风险也更大,而且它的运作规律也不同于在医院进行的传统医疗服务。要让“网约护士”服务健康发展,还有很多政策、法律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既要大胆积极创新,又要保证医疗规范。线上线下,形式不同,管理标准却不能不同,这样“互联网+护理服务”才能发展顺畅。

(原题为《焦点访谈丨“网约护士”,怎么才能约得安心?》)

新闻评论
我要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